事件:人民银行披露2022 年12 月金融数据,12 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40 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 亿元;新增社融1.31 万亿元,同比少增1.05 万亿元。12 月金融数据呈现“企业长贷大幅同比多增、居民信贷需求受抑制、债券发行明显减少”的特征,我们点评如下:
企业长贷大幅同比多增。12 月新增企业长贷1.21 万亿元,同比多增8717 亿元,成为信贷同比多增的主要支撑因素,主要源于:
① 政策鼓励四季度银行加大制造业中长期投放力度,要求21 家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上年末不低于30%;
② 银行针对房企的融资动作加速落地,一方面是监管层要求国有六大行在四季度至少增加6000 亿房地产融资,在考核期的最后一个月集中投放,另一方面是各家银行在11 月密集给予房企的意向性授信额度转化为实际信贷投放额。根据克尔瑞的数据,12 月100 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1018 亿元,同比增加33.4%,其中房企非债券融资约606.4 亿元,同比增加35.6%,债券发行额达411.6 亿元,同比增加30.3%。
③ 各地加快基金项目开工建设,商业银行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基建中长期融资形成支撑。
疫情过峰背景下居民活动受到抑制。由于12 月全国大中城市集中处在疫情感染高峰,居民出行范围及消费活动受限,12 月居民短贷、长贷分别同比少增270 亿元、1693 亿元,拖累信贷增长。展望2023 年一季度,疫情过峰速度明显好于预期,居民出行意愿加强,且在监管引导之下,金融机构预计将通过丰富消费金融产品、降低消费贷利率等多举措,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且春节一般是返乡置业小高潮,在各地因城施策及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的合力之下,前期被压制的购房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居民信贷增长有望边际改善。
债券发行明显减少。12 月新增政府债券2789 亿元,同比少增8912 亿元,主要受2021 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2022 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前置的影响。另外,12 月企业债券净融资额为-4421 亿元,同比少增6641亿元,同样是社融同比下降的主要拖累因素。企业债券净融资缩量明显,预计主要由于城投债务出现诸多负面舆情,市场对城投债的担忧明显上升,特别低信用评级的城投债发行成本明显上升,加之中央及地方持续强化城投平台融资监管,地方城投融资受阻。
投资建议:社融底部或已显现。结合1 月7 日郭树清主席访谈记录及1 月10 日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的“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预计2023 年一季度信贷工作重点仍在于: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支持房企融资需求、扩大居民消费。当前疫情冲击高峰已过,房地产融资与基建政策加快落地,且近期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正加快启动发行,并且额度较去年有所增加,社融增速有望触底反弹。当前银行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随着经济预期边际改善、信用风险预期缓和,银行股配置价值凸显。
重点推荐标的: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重估预计将是2023 年银行股投资的主线,前期因地产下行或对经济预期悲观而跌幅较大的公司弹性将会更显著,推荐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反复、房地产政策放松不及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
发表评论